看到那幅名為《好球》的漫畫時,李辰心生感慨。“這曾經就是我們的大學生活。”
  漫畫中,一位在樓道里踢球的學生,一腳抽射,準準地踢中了掛在牆上的消防栓。遠處,還有一個男生拿著籃球,投出了漂亮的拋物線,但球飛出去的方向,卻是樓道里的吸頂燈,一下子,玻璃碎片掉了一地。
  這幅漫畫是《關於校園裡的那些事》組圖中的一幅,出自安徽工業大學宿管員王連華之手。組圖中11個不同的場景,反映了當前校園中普遍存在的不文明現象。從自習室、食堂到公寓樓前,簡單的線條勾勒出生動形象的畫面。
  4月18日,中國青年報報道了王連華用漫畫勸阻校園不文明行為的故事,引發高校學生乃至網絡上不小的討論。漫畫里反映的校園不文明行為,成了眾人口中熱議的話題。
  校園裡的那些“不文明”
  兩年前,李辰從武漢一所重點高校畢業。他承認,漫畫中反映的不文明現象,在高校中確實是普遍存在的。
  “我就曾經這麼乾過。” 李辰不好意思地說。離開校園已有些日子,再看到這些漫畫,那段大學里的時光,好像又回來了。“過去都沒在意自己的行為會給其他同學、宿管員和保潔員帶來怎樣的麻煩,現在突然看到這個漫畫,就好像被點醒了一樣。”
  被“點醒”的,不只有李辰。
  範筱翠在安徽工業大學讀國際貿易專業,王阿姨的漫畫,成了學校這段時間里的“大新聞”。
  “那幅《學生公寓?愛情公寓?》,說出了我的心聲。”範筱翠說,以前,每次她從圖書館上完自習回宿舍的路上,總會看到一對對情侶在路邊旁若無人地“秀恩愛”。儘管在大學校園裡,男女生談戀愛早已是公開的秘密,但範筱翠有時候還是會覺得難為情。
  “不能說這種行為本身不對,但在公共場合這麼做,還是覺得不太合適。”範筱翠說。
  範筱翠自己也有男朋友。“如果他送我回宿舍,我們就會簡單地說‘再見’道別。”她覺得,公和私的概念,應該在校園中得到更廣泛的明確。“一定的行為規範,對大學生活將很有幫助。”
  住在一樓的範筱翠,寢室窗外是學生通向食堂、教學樓的必經之路。過去不少時候,窗外總有情侶聚在一起,成為寢室一道獨特的“風景線”。
  王連華的漫畫貼出來的當天,範筱翠就看到了。“除了佩服阿姨的多才多藝,也在心裡為阿姨的勇氣鼓掌。”
  好像是漫畫起了作用,範筱翠發現,隨後的一段時間,女生宿舍樓門口“秀恩愛”的情侶漸漸少了。
  “可能是阿姨的漫畫捅破了大家心頭的那層‘窗戶紙’吧。”範筱翠認為,其實,校園裡大多數人都知道“不文明”是什麼,就是缺少一些自覺。
  “王阿姨用漫畫的形式給大家補上了校園文明這一課。”今年,範筱翠也要畢業了,趕在走出校園前上的“這一課”,讓她覺得很受用。“養成文明、良好的習慣,是終身受益的事情。”
  安徽工業大學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的2010級學生李耀則相信,“良藥苦口利於病”。
  “阿姨的漫畫在網上發出來的時候,不少同學既不理解也不支持,覺得給學校、同學們抹了黑。”但李耀卻是“力挺”的態度,“因為阿姨畫的是事實。”
  李耀說,漫畫《停電第一天》里的場景,就是他親眼目睹過的。
  2010年,李耀剛上大一。10月8日的晚上,還是大學“菜鳥”的他,正興奮地和同學們在寢室里聊著各種見聞。突然燈滅了,寢室一片漆黑。
  “當時還以為是我們寢室出了什麼問題。”李耀和室友向窗外探出頭打量了一會兒,發現原來整棟宿舍樓都陷入了黑暗之中。
  這是怎麼回事?原來,過去的一個月里,剛入校的新生們都在忙著軍訓,校方為了方便學生洗澡,就沒有給學生宿舍樓斷電。等到“十一”長假過去,學生宿舍的管理規定正式實施:11點以後,宿舍樓統一斷電。
  等到學生們發現整棟樓都斷電以後,之前還有些愣神的他們反應了過來。
  “一下子,好多人都大聲嚷嚷起來。”李耀說,幾分鐘前還奮戰在電腦游戲里的男生們不滿了,“憑什麼斷電啊?怎麼也不通知一聲?”
  於是,一時間,鍋碗瓢盆都成了同學們發泄心中不滿情緒的“武器”。“敲的敲,打的打,最過分的,就是像王阿姨漫畫中畫的那樣,暖水瓶都被扔出了窗外。”
  李耀回憶起當時的畫面,還有些忿忿不平。“室友們當時就說,再怎麼樣,也不能亂扔東西啊,更何況是這麼危險的東西。”但他和室友們也無能為力。
  這個場景後來在校園裡成了年度劇,每逢斷電的日子到來,第二天,宿舍樓下就是一片狼藉。
  “儘管事後大家都覺得這麼做不好,可有些人就是忍不住,圖一時快活。”李耀看到王連華的漫畫時,他覺得,阿姨畫出了平常大家想說又沒說出口的東西。
  “希望阿姨的提醒,能讓這種現象從此在校園絕跡。”李耀感慨。
  換位思考,杜絕校園不文明
  也有很多人在思考這種現象為什麼會在校園出現,以及該如何杜絕。
  湖北工業大學工程技術學院2012級學生杜曉鳴最近就對校園不文明行為有了新的認識。3月,學校組織了“學雷鋒”活動,杜曉鳴和同學們在“和保潔員換位”的活動中,體驗了一把保潔人員工作中的難處。
  “最恐怖的就是午飯過後的食堂”,回憶起當天的場景,杜曉鳴還是叫苦不迭。
  面對各個餐桌上堆成山的飯盒,一片片灑在桌子上的剩飯菜、油污,杜曉鳴難以想象,整天和這項工作打交道的保潔師傅們是怎麼熬過來的。
  做完一天的“體驗”活動以後,杜曉鳴腰酸背疼地回到寢室,正巧看見有同學要把還帶著湯水的方便面碗扔進垃圾桶。
  “先把湯倒進下水道里,再把碗扔掉吧。”杜曉鳴“破天荒”地勸止了同學。
  “可能是換位思考的結果吧。”杜曉鳴事後分析,如果每個人都把自己行為的後果考量一下,“校園不文明行為可能就自然而然地減少了。”
  該校團委老師張茜表示,換位體驗只是活動的一種形式,“更重要的還是希望在學生心裡,對文明行為、習慣形成認同。”
   補上社會公共教育這一環
  “校園不文明現象的出現,問題並不出在高校管理上,而是從小以來,我們的孩子接受的公共行為教育不夠,因此沒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。”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紀莉說。
  紀莉曾多次出國訪學,她觀察發現,國內校園裡的一些陋習,在國外學生身上很少出現。“拿學生在食堂吃飯這件事來說,國內外學生的表現就完全不同。”
  在王連華的漫畫中,描述為“舌尖上的浪費”一景,在國外學生食堂很少見到。紀莉介紹,國外學生不光吃多少、打多少,而且都會自覺地收拾好餐具,送到回收處。這和國內不少高校食堂形成了鮮明的對比。
  “這並不是說我們的管理不到位,而是因為,這些事在他們眼裡看來是天經地義的。他們從小就被教導這麼做,久而久之養成習慣了。”
  紀莉認為,所謂校園不文明行為,都是某些壞習慣的表現。“一個人如果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,自然不存在不文明行為。”她倡導,應該形成完整的社會公共教育體系,“良好習慣的養成,第一任老師是父母,最好的老師是社會。”
  這個觀點和王連華不謀而合。
  王連華就是希望通過這些漫畫,引起學生們對自己不文明行為、不良生活習慣的重視,督促他們改掉這些壞毛病。由點到面,進一步改善學校環境。
  “校園文明正是社會文明的縮影,就算是我們這樣已經走上工作崗位的人,也應該補好這一課。”看完王連華的漫畫,李辰說道。  (原標題:如何補上“校園文明”這一課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v48lvxq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